據外媒報道,現代汽車公司已停止在美國生產捷尼賽思電動SUV GV70,原因是該車型在美國的銷量不佳,且美國政府計劃于下月取消電動汽車稅收抵免政策?,F代汽車已開始在內部評估多種方案,包括將該車型生產線轉移至產能利用率較低的美國新工廠,或由韓國本土工廠生產并出口至美國。
據業(yè)內消息人士透露,現代汽車位于美國阿拉巴馬州的工廠(HMMA)自6月起就已停止生產電動GV70車型。該公司此前在HMMA工廠僅生產捷尼賽思旗下三款電動車型(G80、GV60和GV70)中的GV70,供美國本地銷售,不過該工廠已于5月底關停該生產線。這并非臨時停產,而是將GV70車型徹底從HMMA的生產陣容中移除,這意味著這款自2023年2月開始生產的電動GV70,在投產約2年4個月后正式停產。
現代汽車做出這一決定的背后存在多重原因,包括該車型不可逆轉的銷量萎縮以及快速變化的市場環(huán)境。作為現代全系品牌(包括捷尼賽思)中首款“美國制造”的電動汽車,電動GV70車型具有重要的象征意義。為在HMMA工廠生產這款車及其他電動化車型,現代投入了4,000億韓元。
然而,電動GV70車型在美國的銷量卻未達現代集團的預期。今年1月至7月,HMMA工廠為美國本土市場生產了1,367輛電動GV70,較去年同期(1,674輛)下降了18.3%。尤其是在3月份,該款車的單月產量驟降至93輛,自2023年6月(87輛)以來首次跌破百輛。自6月起,該車型僅依靠庫存滿足本地市場需求,未再進行額外生產,而上月該車型在美國市場交付量僅為15輛,創(chuàng)歷史新低,且市場表現未見任何回暖跡象。
雪上加霜的是,美國政府決定于9月30日取消美國產電動汽車的稅收抵免,較原計劃(2032年)提前了7年,這迫使現代必須調整經營策略。這一政策變化可能會進一步抑制包括電動GV70在內的電動汽車的市場需求,同時該款車在美國本土生產的優(yōu)勢也將大幅削弱。
汽車業(yè)界預計,現代將在美國增加高利潤的混合動力車型的產量,這類車型在美國的銷量正在快速增長?,F代集團阿拉巴馬工廠的設計允許在原本生產電動GV70的同一條裝配線上生產混動車型,這意味著閑置的電動GV70生產線可用于生產Santa Fe混合動力車型。阿拉巴馬工廠的Santa Fe混合動力車型產量已從1月的2,325輛增至上月的6,888輛,幾乎翻了兩番,因此需要增加生產線以確保及時供應本地客戶。
在遭遇美國政府推出高關稅政策、電動汽車稅收抵免取消等不利情況下,混合動力車型已成為捍衛(wèi)現代集團盈利能力的關鍵。盡管今年二季度承擔了1.6萬億韓元的關稅成本,但在混合動力車型銷量創(chuàng)紀錄的強勁帶動下,現代汽車與起亞公司上半年合并營業(yè)利潤仍達到13萬億韓元,創(chuàng)歷史新高。
這一業(yè)績使現代起亞集團首次在半年度數據上超越德國大眾集團(約合10.86萬億韓元),躍居全球車企盈利榜第二位,僅次于豐田集團(營業(yè)利潤約合21.4876萬億韓元)。更值得關注的是,現代起亞合并營業(yè)利潤率達8.7%,是大眾集團(4.2%)的兩倍以上。
現代汽車還正在內部評估多種方案,包括將美國市場銷售的電動GV70車型的生產轉移至美國佐治亞州的新工廠,或由韓國本土工廠生產后出口至美國市場。今年3月竣工的現代汽車集團佐治亞州Metaplant America工廠(HMGMA),上半年產能利用率僅為72.6%。目前該工廠僅生產IONIQ 5和IONIQ 9兩款車型,亟需引入新車型以提升產線利用效率。若將電動GV70轉移至該工廠生產,不僅可優(yōu)化產能配置,還能規(guī)避美國政府征收的15%關稅。
與此同時,現代也在考慮由韓國本土工廠生產電動GV70并出口至美國的方案。鑒于該車型低迷的銷售表現,有分析認為,與其耗費巨資新建生產線,不如從韓國出口更具經濟效益。出于同樣原因,現代決定在韓國本土工廠生產改款IONIQ 6及高性能版IONIQ 6N車型,并出口供應美國市場。據悉,這兩款新車型預計最早將于今年年底登陸美國。
現代還計劃在HMMA工廠提高其暢銷車型——緊湊型SUV途勝(Tucson)的產量。為應對美國政府的高關稅政策,該公司決定將此前由起亞墨西哥工廠生產并出口至美國的途勝車型的全部產能,轉移至美國阿拉巴馬州工廠。作為現代的一款熱門車型,途勝上月在美國售出1,6406輛,若在墨西哥生產該車型,關稅成本將大幅增加。
現代汽車集團計劃將起亞墨西哥工廠,改造為面向中南美洲市場的生產基地。為擴大在墨西哥本土市場的銷量,該公司決定重點生產混合動力車型?,F代汽車集團旗下零部件子公司現代摩比斯也將根據集團計劃,從明年初起,將其在墨西哥工廠生產的所有1.6升Gamma混合動力發(fā)動機供應給起亞在當地的工廠。
一位業(yè)內人士表示:“針對美國取消電動汽車稅收抵免及征收高額關稅的情況,現代汽車正積極推進全球生產網絡調整。通過增加美國市場暢銷車型的本地產量,既能最大限度消化因關稅導致的成本上升壓力,又能提高盈利能力。”